下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血管是__

题型:实验题

问题:

下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血管是__________,该血管适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的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是:内径只有8—10微米,只允许__________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的__________构成,管内血流速度__________。

(2)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物质有__________、营养物质和水;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的物质有________和其他废物。

考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观察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题型:实验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罗曼·罗兰的文学生涯从他个性中的矛盾体逐渐发展而成,他从父亲那里吸收的爱自由、爱挑剔的高卢人精神,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具有了以下常被描绘得奇怪的特征:一个宗教社会主义者,一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位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他还是一位在充满巨大国际竞争的世纪坚持国际合作主义者。罗兰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这样看来,他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悖论,而他又不断地在他的小说和随笔作品中将这些表现出来。

热切参与那个时代的知识界活动的罗兰探求着将信仰、希望、爱情以及勇气等品质带给他的社会,这种信念解释了他最初为舞台写作的原因----重新激发英雄主义和对他的祖国的信仰。这里最好的例子是他1898年的剧作《狼群》。

因为受挫于舞台条件的过分严苛,罗兰转向对著名人物的研究,他写的关于贝多芬的抒情生活的文章,以及米开朗罗和托尔斯泰的研究,这些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纪念并非评论性传记,而是为获取这些伟人精神而做的充满诗意的努力。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像的同时,试图画出20世纪的肖像及其梦想。

罗曼·罗兰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之中。这部小说为20世纪力求捕获整个生命经历的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罗兰否认这部作品是小说,作品松散的结构和问题也很自然地显示出他对形式的拙劣掌握。不过,在罗兰眼里,一个人的生活不能被关闭进文学形式的狭隘领地中。《约翰·克里斯朵夫》写的是一位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及社会之间的斗争;罗兰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它被称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另一方面,现代评论家对罗兰的这部最著名作品挑剔得最多,一些人认为它过于零碎、冗长。对另一些评论家来说,它缺乏文体感:语调方面有一定量的跳跃性,语言也总在狂欢式和严肃式之间变化不息。即便在有生之年,罗兰也经常遭到这些批评,他的辩护是:《约翰·克里斯朵夫》恰似生活本身一样充满插曲和偶然。对他来说,作品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的火花。

《约翰·克里斯朵夫》牢固地奠定了罗曼·罗兰在20世纪早期文坛的声望。有趣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预见了一场毁灭欧洲的战争的来临,作品完成不久,这样的战争就爆发了。此时他写了一系列文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呼吁作战国的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这引起了有人对他的文学地位的强烈愤怒。有法国评论家们认为他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这成为他和法国年轻人之间的也许永难愈合的一条裂痕。

(节选自斯蒂芬·茨威格《罗曼·罗兰》)

小题1:请从精神和作品方面对罗曼·罗兰作出精要的概括。(4分)

小题2:根据作者的表述,请你对《约翰·克里斯朵夫》做出评价。(6分)

小题3:请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另举例(本文之外),谈一下你对阅读意义的理解。(5分)

题型:实验题

电子政务能够增加政府工作的(),减少“寻租”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题型:实验题

模块本身的内聚是模块独立性的重要度量因素之一。在7类内聚中,具有最强内聚的一类是

A.顺序性内聚

B.过程性内聚

C.逻辑性内聚

D.功能性内聚

题型:实验题

试件的磁感应强度和试件上缺陷大小都一定时,缺陷埋藏深度越深,漏磁场强度越大

题型:实验题

同频率两正弦电压uA的初相角为uA=120°,uB初相角uB=-120°,则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为()。

A.同相位

B.反相位

C.uA相位超前uB120°角

D.uA相位滞后uB120°角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