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自屈原开始把它(“木”)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自屈原开始把它(“木”)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蒋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 “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 “木料”、 “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 “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然则“木叶”与“落叶”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根据文义,对下列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是 * * 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B.“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黄叶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使人产生孤寂之感,飘零之意。

C.“日暮风吹,叶落依技”(吴均《青溪小姑歌》)。一个“依”字,恰恰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

D.“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可以听见离人的叹息,想起游子的漂泊。

考点:在职联考GCT(语文)工程硕士(GCT)语文
题型:单项选择题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氢气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锌粒和硫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硫酸被反应产生的氢气压回长颈漏斗,与锌粒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备氢气,可取得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

(1)下面A、B、C、D 4套装置中,哪些可以产生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______(填写编号).

(2)我们在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若遇到玻璃管不容易插入胶皮管内的情况,应如何操作?______.

(3)若在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氢气,经过净化、干燥后,用来还原氧化铜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发现实验所用的氢气质量远远超过理论值,原因是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胆总管上段位于门静脉()。

A.右前方

B.前方

C.左方

D.后方

E.左前方

题型:单项选择题

应当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注销其失业登记的情形包括()。

A.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B.已参加职业培训的

C.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D.拒绝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

E.连续6个月未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的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新开的人民币账户处于“开户暂封”状态时支持的业务包括()。

A.同户名划转

B.出售印鉴卡

C.网银签约

D.支取现金

题型:单项选择题

在Excel中,若单元格C5=1000、D5=50、C6=6000、D6=40,在单元格E5中输入公式“=C5*$D$5”,再将此公式复制到F6单元格中,则F6单元格的值为______。

A.50000
B.2000
C.240000
D.300000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