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考虑如图3-6的a,b,c和d所示的系统。若其中单个I/O的可靠性都是R1,单个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分别考虑如图3-6的a,b,c和d所示的系统。若其中单个I/O的可靠性都是R1,单个CPU的可靠性都是R2,单个MEM的可靠性都是R3,而三选二表决器的可靠性为1,则图a系统的可靠性为 (10) ,图b系统的可靠性为 (11) ,图c系统的可靠性为 (12) ,图d系统的可靠性为 (13)


对于如图3-6所示的d所示系统,若单个I/O,CPU和MEM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 (MTBF)分别为1000小时、1500小时和3000小时,则系统的MTBF为 (14) 小时。

考点: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题型:单项选择题

慢性盆腔炎病理变化,正确的是

A.输卵管积脓

B.急性输卵管卵巢炎

C.输卵管卵巢囊肿

D.可出现大量腹水

E.脓毒血症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男,56岁,食管癌术后,胸痛,呼吸困难,结合CT图像,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食管癌肺转移

B.肺栓塞

C.支气管扩张

D.肺水肿

E.肺不张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 * * ”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4分)

(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4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最不易保存的剂型是( )

A.合剂
B.蜜丸
C.糖浆剂
D.散剂
E.膏剂

题型:单项选择题

启泵时,如需切换泵,应先关闭被切换的泵,同时相应打开切换泵的出口阀。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