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的力把重1600N的集装箱

题型:填空题

问题:

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 的力把重1600N的集装箱匀速推到车上,推力对集装箱做的功是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考点:功的概念
题型:填空题

现代文阅读。

孔孟(有删节)

黄仁宇

  ①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②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③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④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⑤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下列对原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由儒家学派的两位著名代表孔子和孟子的传承落笔,用比较具体的论据证明了“孔孟总是形影相随”这一主旨。

B.文章第②段用“但是”转入比较孔孟的不同,主要用例证法,论据充足,有说服力。

C.文章第③段说孟子没有孔子“犹疑”,主张性善来自先天,“斩钉截铁”用得形象而准确。

D.文章第④段举四个例子来证明孔子的观点,采用例证法,给人以真实感。 E. 造成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二人所处时代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2、课文第②段说“孟子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分三点对此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

5岁患儿,出生后数月逐渐出现青紫,活动后发绀加剧,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X线检查心脏稍增大,心尖圆钝上翘,肺动脉段凹陷,上纵隔增宽,肺门血管影缩小,肺野透亮度增加,最大可能是()

A.完全性大动脉错位

B.房间隔缺损

C.室间隔缺损

D.动脉导管未闭

E.法洛四联症

题型:填空题

自2001年1月1日起,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暂减按()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A.15%

B.10%

C.12%

D.8%

题型:填空题

泌尿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题型:填空题

用所学的遗传、代谢等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下图A所示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若医生怀疑某患儿缺乏酶①,诊断的方法是检验()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