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铜与硝

题型:选择题

问题:

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金属与硝酸的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D.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

考点:单质磷及其化合物氮气二氧化氮
题型:选择题

I get up ____ 6 : 30 ____ the morning.         [ ]

A. in, in                    

B. at, in                      

C. in, at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岳忠武王祠①

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 * * 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②,不见 * * 奏凯歌?

【注】①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②朱仙镇: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

小题1: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分)

答:                                                                                    

小题2: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试简析本诗这方面的特点。(3分)

答:                                                                                    

题型: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1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以为/且秦灭韩

B.为天下唱,多应者/诚开张圣听

C.扶苏以谏故/跨州连郡者不可胜

D.大楚兴,陈胜/秦色挠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小题3:、陈胜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                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利用百姓不知扶苏和项燕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              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用原文回答)(4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胜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B.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思念,并立志为二人报仇。

C.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D.为起义做舆论准备过程,体现了陈胜的组织领导才能。

题型:选择题

关于静脉补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要的是尿量30ml/h以上

B.浓度不可超过0.3%

C.速度不可超过60滴/分

D.总量不可超过10g/d

E.严密观察,防止并发症

题型:选择题

汉斯·希伯同志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一生曾几次来华?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