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摘

题型:材料题

问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二 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城市同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5%以上……据专家估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亿——6000乙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测算,目前北京市农民工的劳动力贡献,在建筑业占83%,在批发零售业占49%,在制造业占29%。——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

材料三 目前在中国4.8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其中大专以上的只占到2.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仍占88%,从总体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1994年转向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因素质太低而被遣返的占24.2%。——“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课题组

材料四 2010年春节刚过,珠三角企业出现了新一轮“民工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样面临着“民工荒”的困扰。3月10日上午9点30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集体采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现在很多媒体有这样一个报道,很多地方出现了“民工荒”,在我们的报道中,很多农民工也向我们反映,他们到城里找不到工作,您认为这样的矛盾怎样解决?——人民网

材料五 日本工业经济腾飞过程中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和《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规定在10年内要将农村中农户总数的60%转移到非农方面,同时计划由国家补贴利息,向农户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促使农业现代化,改变原有的农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就普及了高中教育,使40%的农村适龄青年跨进了大学校园。同时,日本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一套职业训练制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摘自《农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农村劳动力自身存在的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借鉴日本经验解决我国“民工荒”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型:材料题

一个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多台计算机,而一台计算机可被多个人使用,则实体工作人员与实体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是( )。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多

D.多对一

题型:材料题

贷款账户不得办理跨核算主体行移转。

题型:材料题

每年度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注册应报各省级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

题型:材料题

存款人为单位,挂失法人代表名章时,不须出具下列哪项材料()。

A.申请书

B.原预留印鉴卡片

C.法人代表身份证件

D.有关人员身份证件

题型:材料题

总比释动能通常包括()

A.绝对比释动能和相对比释动能

B.绝对比释动能和碰撞比释动能

C.绝对比释动能和辐射比释动能

D.绝对比释动能、相对比释动能、碰撞比释动能和辐射比释动能

E.碰撞比释动能和辐射比释动能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