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的代表方是 A.初起有多个粟粒状脓头 B.初起疮形如粟,突起根浅 C.初起疮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清热解毒的代表方是

A.初起有多个粟粒状脓头
B.初起疮形如粟,突起根浅
C.初起疮形如粟粒状脓头,坚硬根深
D.初起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范围约6~9cm
E.初起皮肤片状红斑,边界清楚,压之褪色,抬手即复

考点: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22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关于胎产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胎产式是胎儿身体长轴与母亲身体长轴的关系

B.胎儿身体长轴与母亲身体长轴平行称纵产式

C.胎儿身体长轴与母亲身体长轴垂直称横产式

D.胎儿身体长轴与母亲身体长轴交叉成角度称斜产式

E.在足月分娩过程中,横产式可转换为纵产式

题型:单项选择题

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                三级。

题型:单项选择题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沈静有谋略。授乐陵知县。六年春,流贼刘七等屠城邑,杀长吏。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令民屋外筑墙,墙高过帘,启圭窦①,才容人。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余皆入队伍,日视旗为号,违者军法从事。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贼果至,旗举伏发,窦中人皆出,贼大惊窜,斩获无遗。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时知县能抗贼者,益都则牛鸾,郯城则唐龙,汶上则左经,浚则陈滞,亦所当贼少。而逵屡御大贼有功,遂与鸾俱超擢兵备佥事。逵驻武定州,州城圮濠平,不能限牛马。逵筑城凿池,设楼橹,置巡卒。明年五月,贼杨寡妇以千骑犯濰县,指挥乔刚御之,贼少却。逵追败之高苑,令指挥张勋邀之沧州,先后俘斩二百七十余人。未几,贼别部掠德平,逵尽歼之,成名大著。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尝言于孙燧日:“宁王敢为暴者,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④,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及宸濠缚燧,逵争之。宸濠素忌逵,问许副使何言,逵日:“副使惟赤心耳!”宸濠怒日:“我不能杀汝邪?”逵骂日:“汝能杀我,天子能杀汝。汝反贼,万段磔汝,汝悔何及!”宸濠大怒,并缚之,曳出斫其颈,屹不动。贼众共推抑令跪,卒不能,遂死,年三十六。初,逵以文天祥集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书。汉卿语人日:“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⑤乎?”逵父家居,闻江西有变,杀都御史及副使,即为位,易服哭。张汉卿对人说:“宁王府是必然要叛乱的,汝登恐怕也要成为文天祥了吧?”许逵的父亲住家里,听说江西发生事变,都御使和副使被杀害,马上就立了牌位,换了丧服,为许逵哭悼。嘉靖元年诏逵死事尤烈,改赠逵礼部尚书,进荫指挥佥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忠义》)

【注】①圭窭:在墙上开的“圭”字形门洞,便于堵上亦便于打开,较隐秘。②宸濠:即时任宁王的朱宸濠,后作乱被诛。③孙燧:时任都御史兼江西巡抚,因反对朱宸濠叛乱,与许奎一同遇害。④薮:聚集。⑤文山:文天祥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遗之粟弓马刍:喂牲畜的草料

B.县初无城,督民版筑版筑:筑土墙

C.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左右:支配,操纵

D.贼众共推令跪抑:按,压小题2:许奎死后谥号“忠节”。以下各组句子巾,全都体现的一组是:

①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沈静有谋略   ②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

③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   ④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

⑤逵日:“副使惟赤心耳!”   ⑥即为位,易服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逵忠于职守且有谋略。任乐陵知县和任兵备佥事驻守武定州时,他都率领当地军民,采取积极措施备战,打败了前来侵扰的贼寇。

B.在针对宁王朱宸濠的斗争中,许逵有胆有识。他对暴横的宁王党徒严厉制裁,并向巡抚孙燧提议:对付宁王为暴,关键是打击贿赂。

C.当朱宸濠发动叛乱并绑缚孙燧时,许逵挺身而出作抗争。朱宸濠威胁许逵,许逵非但不屈服,还斥骂宸濠是反贼,将受严惩。因而许逵与孙燧一同遇害。

D.知子莫若父。许逵父亲一听闻江西发生事变、都御使和副使均被杀的消息,就知道儿子许逵一定由于不肯苟且、坚贞不屈而殒命了。小题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

(2)汉卿语人日:“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乎?”

题型:单项选择题

The sooner you start, the quicklier you will finish.

题型:单项选择题

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

B.讲解

C.启发

D.迁移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