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处处、橘园飘

题型:选择题

问题:

我国有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处处、橘园飘香,这条线是(  )

A.漠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线

C.黑河-腾冲线

D.400mm等降水量线

考点:西北、青藏地区
题型:选择题

Ⅰ.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着如下反应:CO2(g) + H2(g)  CO(g) + H2O(g) 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1)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____反应(“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不变

C.v(H2)正 = v(H2O)逆   

D.c(CO2) = c(CO) 

(4)在850℃时,可逆反应:CO2(g) + H2(g)CO(g) + H2O(g),在该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

计算:3min-4min达到平衡时CO的平衡浓度c3,要求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c3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三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二甲醚(CH3OCH3)在未来可能替代柴油和液化气作为洁净液体燃料使用。工业上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CH3OCH3的新工艺主要发生三个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5)新工艺的总反应为:3CO(g)+3H2(g)CH3OCH3(g)+CO2(g) ΔH 该反应ΔH=______________。

(6)增大压强,CH3OCH3的产率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原工艺中反应①和反应②分别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进行,无反应③发生。新工艺中反应③的发生提高了CH3OCH3的产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了寻找合适的反应温度,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每次实验保持原料气组成、压强、反应时间等因素不变,试验结果如下图CO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5岁,30余年前始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冬春季节多发,每年发作3~5次,每次持续2~3周经治疗后好转。10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2年前始出现双下肢浮肿,多在午后出现,次晨消失。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咳脓性痰,不能平卧,并双下肢浮肿,感头昏,精神、食纳差。既往有吸烟史30年。体查:T38℃,P124bpm,R25bpm,BP135/80mmHg,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相延长,双肺可闻及散在性干湿啰音。肝肋下2cm,有压痛。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24bpm,P2>A2。双下肢胫前以下呈凹陷性水肿。肺功能示:FEV1/FVC45%,FEV1%30%预计值。

提示:血常规:WBC10.5×109/LN87.4%,胸片:双肺透亮度增高,双下肺片状阴影,右肺动脉干增粗,右肺动脉段突出,心尖圆隆上翘。动脉血气分析:PH7.29,PaO248mmHg,PaCO281mmHg,HCO3-26mmol/L,血液生化:K+3.1mmol/L,Na+135mmol/L,Cl-109mmol/L.。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提示该患者存在哪些情况?()

 

A.Ⅱ型呼吸衰竭

B.Ⅰ型呼吸衰竭

C.中度低氧血症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F.呼吸性碱中毒

题型:选择题

有关多发性硬化的发作性症状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包括强直痉挛、感觉异常、Lher-mitte征、共济失调、三叉神经痛、癫痫等

B.发作时多有脑电图异常

C.发作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D.过度换气、焦虑或维持肢体某种姿势可诱发

E.发作时一般无意识丧失

题型:选择题

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的药材是

A.石膏
B.芒硝
C.赭石
D.自然铜
E.滑石

题型:选择题

G刚度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