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

题型:不定项选择

问题:

“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考点: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小学)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真题2008年
题型:不定项选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恩格斯

材料二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也。——列宁

材料三 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土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和观点并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定项选择

据“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回答问题:

(1)取放显微镜时,应一手握________一手托_________,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_____厘米左右,胸前偏_____侧。

(2)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_____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观察时,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像。若目镜的放大倍数是5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

(4)下图中四幅图是正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四个动作。仔细观察,说说哪个动作是正确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定项选择

正常人体温常有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妇女排卵后体温较高

B.妇女月经期体温较高

C.运动后体温略高

D.进食后体温略高

E.老年人体温略低

题型:不定项选择

味极苦的药材是()

A.苦参、北豆根、黄连

B.山豆根、苦参、胡黄连

C.黄连、穿心莲、地榆

D.穿心莲、黄芪、龙胆

E.北豆根、黄连、穿心莲

题型:不定项选择

假定下列语句都是程序运行后首次执行的输出语句,其中输出结果与另外三条语句不同的语句是

A.cout<<setfill('*')<<123<<setw(9)<<321;

B.cout<<setfill('*')<<setw(6)<<left<<123<<setw(6)<<right<<321;

C.cout<<123<<setfill('*')<<setw(6)<<321;

D.cout<<setfill('*')<<setw(9)<<left<<123<<321;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