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相同的两物体P、Q,质量均为m,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用两根等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完全相同的两物体P、Q,质量均为m,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用两根等长的细线系在两物体上,在细线的结点处施加一水平拉力F,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B.两物体间弹力大小可能为0

C.物体Q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mg

D.物体P受到细线的拉力大小为

F
2

考点:共点力的平衡
题型:选择题

急进性肾炎与急性肾炎的最主要鉴别点为

A.浮肿的严重程度

B.蛋白尿及血尿的严重程度

C.有无前驱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D.有无高血压及心脏并发症

E.肾功能下降的速度及严重程度

题型:选择题

长期服用倍他洛克的病人,术中麻药的选用顺序是()

A.氟烷、麻醉性镇痛药、恩氟烷

B.恩氟烷、异氟烷、麻醉性镇痛药

C.异氟烷、恩氟烷、麻醉性镇痛药

D.氟烷、异氟烷、恩氟烷

E.异氟烷、麻醉性镇痛药、恩氟烷

题型:选择题

养护工程按其性质、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划分为()工程。

A、小修保养

B、中修

C、大修

D、改善

题型:选择题

在骨折的急救中处理不正确的是()

A.首先抢救生命

B.可用当时认为最清洁的布类包扎创口

C.妥善的外固定十分重要

D.开放外露的骨折断端应立即复位

E.患者经妥善固定后,应迅速转送运往医院

题型:选择题

鲁迅笔下的阿Q,对于自己进监牢并不烦恼,而以为“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不仅如此,鲁迅用一百多字详尽描写“阿Q立志要画得圆”却未能如愿的过程,其用心又是什么
鲁迅在《阿Q正传》中并没有解答的问题却在杂文中显示了解答的钥匙。鲁迅认为,圆滑是中国国民性的特征之一,大团圆是中国小说戏曲的重要特征,甚至自然景观的欣赏也有“十景病”的圆满心理。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也就是原地不动地画圆圈”。
阿Q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网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阿Q的地位一降再降,面对种种不幸,心理上仍能够圆满,精神上仍能够胜利,就典型而近乎夸张地突现了国民希求圆满的心态。
阿Q的“革命”是传统的画圆圈式的“革命”的翻版。阿Q式的革命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另换了一个皇帝甚至暴君,“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因此,不能简单地在阿Q革命与辛亥革命之间画上等号。
具有团圆心理的国民,只能演出一场圆圈式的革命,结尾也应该是大团圆才对,所以鲁迅为小说的最后一章命题为“大团圆”。当然,它没有重复传统小说和戏曲的大团网,而是以具有象征意味的反语技巧,来打破大团圆。阿Q所希望画圆的圆圈,将阿Q送上了杀头示众的路。鲁迅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控诉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在小说中只有《狂人日记》中的古旧传统“吃人”,可以与之相比。

下面列举的历史变革,不属于“原地不动地画圆圈”的一项是:

A.秦末农民起义——汉 * * 建立
B.汉末军阀割据——三国鼎立
C.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当皇帝
D.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