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8岁,反复出现血尿就诊,尿常规:红细胞(++),蛋白(+),超声检查所见

题型:多项选择题

问题:

患者,男,18岁,反复出现血尿就诊,尿常规:红细胞(++),蛋白(+),超声检查所见: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左肾静脉纵切图像,可见左肾静脉远心端即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左侧的左肾静脉明显扩张,而位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明显变窄。

关于此病正确的描述有().

A.超声是诊断该病首选的无创性非侵袭性检查

B.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发作性血尿或蛋白尿,常易误诊为肾小球肾炎

C.该病是指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间受机械性挤压后,肾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引起的左肾静脉高压现象

D.多见于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发病年龄4~20岁,以男性多见

E.尿红细胞形态为肾小球性

考点:超声医学与技术(医学高级)医学高级(超声医学与技术)副高特训押题密卷四
题型:多项选择题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1、下列对陶渊明的“人生两大支柱”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方面。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

B、“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C、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做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的结论。

D、在“人生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了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表明自己的性情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因此,他鄙视出仕,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

B、陶渊明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寒之士,决心像他们那样保持纯洁的品德节操。因此,即使贫穷到了挨饿的地步,他仍一以贯之地将贫富问题置之度外。

C、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遇到某些方面的矛盾冲突,因此,他写下了《形影神》这篇文章,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D、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和危机,但没有力量也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改变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救于人性的复归。对他个人来说,这样做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庄所谓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然”,涵义是一致的。

B、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生不是“枯槁”的,而是艺术的。

C、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真我”。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但是作为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

D、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自由也得到了较宽松的张扬;但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人生支柱,对现代人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题型:多项选择题

现况调查主要优点是()

A.可同时调查多种疾病 

B.可同时调查多种因素 

C.可以确定因果关系 

D.能得到发病率 

E.因前果后的时间先后顺序明确

题型:多项选择题

简述单侧检验的概念及其应用条件。

题型:多项选择题

肾窦超声表现为一椭圆形的高回声区,其解剖基础为()

A.肾盂、肾盏、肾血管、脂肪组织

B.肾周脂肪

C.肾实质

D.肾皮质

E.肾髓质

题型:多项选择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下列( )等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A.自然规律及定理

B.当事人主张的程序法事实

C.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D.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E.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