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于是各国

题型:问答题

问题:

马克思指出:“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于是各国的平均数形成一个阶梯,它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因此,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而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请根据这一论述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考点:普通考研考研政治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二)
题型:问答题

项目状态评审会是( )的一种常用方法。

A.项目绩效评价
B.项目后评价
C.项目决策评估
D.项目可行性研究

题型:问答题

向境外投资者募集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通常以发起方式设立。( )

题型:问答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托克堆尔指出:平等就是指寻求工作、得到升迁、获得尊严与荣誉方面的平等,并不是财产权上的平等。与这种平等社会相适应的,只能是民主的政府。因此,他反对(法国)第二帝国的专制统治。但他又提出要避免实行民主制度时可能出现的两种危险情况:一是无政府状态,即用人民的随心所欲去代替政府作决定;二是权力过于集中在立法机构手中。为了使民主与自由并存,他主张效仿美国的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原则,特别是重视法制、地方自治和结社自由。这样,就可以正常地发挥自由的力量,限制国家的干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民国政局的一大难题。孙中山也一直在思索如何破解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之难题。他曾试图融合法国和美国的政体形式。《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关于中国及地方之权限,来均权主义、凡事务有全民一致之性质者,划归中央;有因地制定之性质者,划归地方,不偏于中央集权制或地方分权制。”这一思想的理论前提是“ * * ”和“治权”的划分。“ * * ”即民权,是国家权力主体,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大内容。“治权”即政府权,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 * * 和治权分立,两权交给不同的主体行使,从而达到 * * 对治权的有效支配,它们之问不是相互制衡的关系,而是单向的主权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关系。而中央与地方所均之权,实际上是浩权而非 * * , * * 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均权的实现,地方自治不可或缺,按孙中山的主张,地方自治的主体应该是县而非省。

——常安《民国宪政世界中的“均权”表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6分)

(2)与托克维尔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思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9分)

题型:问答题

有以下程序:  main( )  { int m=0256,n=256;    printf("%o %o\n",mn,n);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A.0256 0400

B.0256 256

C.256 400

D.400 400

题型:问答题

近五年来,中国每年新增移动用户超过1亿,5G研发推进迫在眉睫。2015年6月11日,工信部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移动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加强5G研究支持,推动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演进;5G研发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是()

①改变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

②增加消费支出,降低消费水平

③推动管理创新,提高企业利润

④创造消费动力,引发时尚消费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