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的某有色溶液,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不同。()

题型:判断题

问题:

不同浓度的某有色溶液,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不同。()

考点:职业技术鉴定职业鉴定基础知识紫外
题型:判断题

百日咳杆菌

A.通过气溶胶吸入引起肺部感染
B.通过飞沫传播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炎症
C.通过接触引起医源性感染
D.由于口腔黏膜损伤引起面、颈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E.通过食入不洁食物引起外周神经麻痹

题型:判断题

间歇式装卸搬运设备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 p=q[a××d工时×D工日×D完好]式中q表示()。

A.设备能力利用率

B.装卸搬运设备的设计作业能力

C.工时利用率

D.小时平均装卸搬运次数

题型:判断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闻之者足以戒。(《诗经》)  

(2)困于心,       ,而后作。(《孟子》)  

(3)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今年欢笑复明年,       。弟走从军阿姨死,       。(白居易《琵琶行》)    

(6)       ,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7)锦帽貂袭,       。(苏轼《江城子》)  

题型: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 * * 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题型:判断题

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界线的清楚明了程度称

A.模糊度
B.对比度
C.锐利度
D.颗粒度
E.失真度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