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区别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是()A.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B.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有助于区别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是()

A.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B.可出现心绞痛

C.可有立位性头晕或晕厥史

D.心前区杂音易受药物和动作影响

E.可有左室肥厚

考点:心血管内科(医学高级)心肌疾病与心包疾病心肌疾病与心包疾病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两个乘数分别是4和7,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脱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B.已经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的过程

C.离体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的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

D.离体植物组织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有关激素的诱导

题型:单项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题型:单项选择题

39.(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一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图8)召开。面对全球变暖的趋

势,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

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此次会议被极为悲情地称为“人类拯救地球最后的机会。”但此次会议并非一帆风顺,会议一开

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二氧化碳减排问题针锋相对,壁垒分明。

材料二:“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8

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费

(2003年以世界平均水平为100)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2003年)

20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9

(1)分别写出图8中丹麦东西两侧海域的名称。(4分)

(2)运用材料:(图9)中的数据和有关知识,分析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为什么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10分)  

(3)开发新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筒述图8中甲国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

材料三: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云:“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晚近历史学家与气象学家之研究,明示气温、气压与雨量曾不断变化,一遇变化辄影响及于树木、河流、冰11l、海拔,以及稻米、玉米、橄榄、葡萄,以及人盲之生长。”

             ——布罗代尔《文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

材料四: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代。甲骨文

记载当时安阳念种水稻是阴历二月下种,比现在早一个多月。北京附近的泥炭层分析表明,五千年前那里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代表着相当温和的气候。

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期。《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

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东周到秦汉温暖期。《春秋》中有鲁国“眷正月无冰”、“春二月无冰”、“春无冰”等多次记载。《荀子·富国篇》和《孟子·告子上》载齐鲁地区农业种植一年两熟。

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即隋唐时期,其间公元650、689、678年冬季,长安无雪无冰,当时气候温暖可见。

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全部冻死。

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春宫作《春游》诗云:“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说明当时北京气候比现在温暖。

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即明清严寒期。此间,1329年太湖结冰厚达数尺,橘尽冻死。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通行。

材料五:浙江师范大学王俊荆的硕士学位论文《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关系研究》

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循环过程,战争数目以及朝代更替也是一个循环,气候的恶化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着王朝的统治基础。……我国历史上几次农民起义都是在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爆发后所进一步激起的。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 * * 之间的战和关系也与气候变化有关.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发生在气候变冷时期(其他方向的少数民族远没有北方的少数民族威胁之大)。一旦气候变冷,漠北少数民族的畜牧业必然受到影响,面临食物短缺的威胁,于是不得不向南迁移,这样就会与中原王朝产生战争。”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我国古代大规模的经济重心南移大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主要表现在三个时期:巍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停滞和衰退,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与南方经济上升;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上升并超过北方,形成了新的经济重心,经济上“南盛北衰”的局面继续发展;明清以来,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畸形发展,东西差距及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材料三表明了布罗代尔怎样的史学观点?(3分)

(5)在第二个寒冷期后半期,我国的历史发展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6)气候的变化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农民战争和民族纷争与此多有关系,各举一例说明。(8分)并归纳三次经济重心南移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分)

材料六:国务院 * * 温 * * 出席了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材料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大会在中国等国的努力下最终通过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7)根据有关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应该怎么办(8分)

(8)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道理对材料七进行简要分析。(6分)

(9)请简单分析材料七所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65×39=253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几种填法?

25.35=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535=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