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美 丽 ①从未过多地留意楼前那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②一天,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现代文阅读。

美 丽

       ①从未过多地留意楼前那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②一天,忽然来了登高远眺的雅兴,一口气登上六楼阳台,凭栏放眼,无意间有了惊奇的发现:楼前的树开花了!朵朵紫中透着粉白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合抱着条条刚刚活软起来的青枝儿,在微风吹拂下,温柔地舞动着,起起伏伏地如一片漾着香波的花海。看那繁盛的样子,不知在被我发现之前,它已经在那里寂寞地开了多少日子。

       ③无意间的发现令我惊喜,也唤起我深深的内疚。阳春时节,只顾追随人流,陶醉于“桃红三尺,鸭绿一湾”的胜景,却忽略了身边这普普通通的树。多少次在路旁小路上漫步,却未曾想过抬起头,望望枝头是否有了春的消息;也根本不曾料到,这枝干皱裂的树会开出光润鲜亮的花来。可是,面对许多如我这般的人的疏忽与冷淡,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还是一如既往地让蓓蕾绽放枝头,无声地将生命的美丽尽情挥洒。

       ④望着棵棵寂寞的花树,我的心被一股感动的潮水鼓荡着,眼前浮现出一张熟悉的笑脸来。

       ⑤家乡的一个男孩,很有头脑,也很有才华,本可凭此谋一份不错的职业,享受舒适的生活,但他却着魔似地爱上了那身国防绿,中学毕业后到荒凉的地方守卫国门。许多朋友对此叹息不止:“哎,到了那人烟稀少的大西北,你就是再有才华,又有谁知道呢?”他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说:“我不在乎有多少人知道我,我只想好好干,将来能够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干得很出色,但也并没有因此声名远扬。边陲的军旅生活艰苦而寂寞。别后的信中,他常向我讲边疆的生活,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怨悔,充满了对西北高原和青春生命的热爱。

       ⑥日子云烟般一天天飘远,那张熟悉的笑脸却从未在我的记忆中淡去。如今睹树思人,心被深深地触动,总觉得他与眼前的花树有一种无言的默契。

       ⑦黄昏,又上阳台。正是夕阳流金百鸟归林的时刻。树下不断有穿着入时的人走过,大都行色匆匆,不曾注意头顶那满枝的花朵。凝望春风中繁花灿烂的树——那夕阳下独自静立的花树,心头却少了几份惊喜,多了几份落寞和惆怅。不觉地,我又想起那熟悉的笑脸,想起祖国边陲的国防绿,想起在实验室里日夜钻研的学者,想起在城市晨曦中挥动扫把的清洁工……生活中多少美丽的东西,就像这眼前的花树,虽在平凡中经受着寂寞,但那份本质的美却潇潇洒洒地存在,不曾因少了欣赏的目光而削弱丝毫。

       ⑧我懂了花树的美丽,也懂了花树的寂寞。它的寂寞是因为无人欣赏它的美丽,而它的美丽正是因为它承受了无人欣赏的寂寞。

       ⑨于是,寂寞的花树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1.文章中“寂寞的花树”象征什么?

     答:                                                                                                        

2.文中前三个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从未过多地留意”、“无意间”、“忽略了”、“未曾想过”、“根本不曾料到”等词语。这些词语对中心的表达作用,最接近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

A.自责对美丽的花树所表现出的那种疏忽、冷淡的态度。

B.批评包括自己在内的人们对美丽的花树所表现出的疏忽、冷淡的态度。

C.衬托美丽的花树那种不事炫耀、甘受寂寞的品质。

D.强调平凡而美丽的花树遭人冷遇、被人忽视的境遇。

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第⑤段中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用自己的话,简要阐释“美丽”在文中的含义。

          答:                                                                                                              

(2)第⑦段中“心头却少了几份惊喜,多了几份落寞和惆怅。”这里的“惊喜”和“落寞惆怅”分别指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回答)

          答:惊喜:                                                        落寞惆怅:                                                     

4.怎样理解文章结尾说“寂寞的花树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答:                                                                                                                    

考点: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作品、作家、国籍完全正确的是 [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美国 

B、《最后一课》―莫泊桑―法国

C、《观舞记》―林海音―中国      

D、《社戏》―鲁迅―中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实验室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肯定不需要的仪器是(  )

A.集气瓶

B.导气管

C.酒精灯

D.试管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简述WT0争端解决基本程序及其特点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预防生产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是()

A、加强个人防护

B、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C、就业前健康检查

D、服用阿托品

E、早期发现中毒病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患者,女性,26岁,户外登山时不慎致左大腿骨折。护士接诊应首先注意的并发症是

A.脂肪栓塞
B.神经损伤
C.骨筋膜室综合征
D.休克
E.缺血性骨坏死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