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交往 中外交流和交往对古代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

题型:综合题

问题:

文明的交往

中外交流和交往对古代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绸和造纸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

——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限制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16、17和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主要通过哪一途径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概括指出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4分)

(2)以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二中欧洲“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哪些?而到18世纪末叶,欧洲“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3分)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中“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指的是什么?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分)

(4)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西方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本质区别?(2分)

考点: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题型:综合题

据调查,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2005年底达到了近260万辆,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了近314.6万辆,有专家预测2008年底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将达到近350万辆,如果假设2005年至2007年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每年的增长率相同,按此增长率,请你通过计算验证专家的预测是否准确。

题型:综合题

影响寄生虫的流行因素包括()。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

E.生物因素

题型:综合题

EDI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即计算机应用、通信网络和【 】。

题型:综合题

滑钻杆的绷绳必须用直径不小于()mm的钢丝绳且无毛刺、无打结、无硬伤:两端固定牢靠、坡度合适。

题型:综合题

展开式中含有常数项,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

A.4

B.5

C.6

D.7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