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  (一)我最初遇见朱自清先生是在1932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朱自清先生

  (一)我最初遇见朱自清先生是在1932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的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以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常常见面,能以谈些文字上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二)①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②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③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④

     (三)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园——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也反对他的主观,但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四)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注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章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激愤,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注:要指外貌忠厚、实际欺世盗名的人,一般引申为没有原则是非的人。本文所用的是后一种意义。

1.“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这句话是从第(二)自然段中抽出来的,请把它放回去,应放在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如果从原文选出三个词来概括(一)至(三)段的大意,那么这三个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每个词语只限两个字)。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总评价是__________。(从原文中找一个词语,即两个字)

3.对第(四)段画线句子的含义有下列四种理解,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主题是在强调朱自清先生的修养

B.突出他有强烈的爱憎、鲜明的政治态度

C.指出他的“朴质”不能为生疏的人立即发现

D.强调在他“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有一颗不平静的心

4.从作者的回忆可知朱自清先生的一些经历,根据文章填写。

     清华任教→_________________→路过柏林→到意大利→从威尼斯回国→__________→清华任教。

5.这篇文章谈到的朱自清即是我们所学课文__________的作者。

考点:散文阅读文史常识补充句子理解句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拉削加工适用于单件小批零件的生产。()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以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调护措施中,正确的是()

A.给予铁剂治疗

B.同时服用维生素C

C.增加奶制品、蛋类及谷物的摄入

D.忌茶、咖啡

E.增加肝、瘦肉、鱼类及豆类的摄入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个体身心发展外铄论的典型代表是( )

A.格塞尔

B.洛克

C.孟子

D.高尔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面不属于软件设计原则的是

A.抽象

B.模块化

C.自底向上

D.信息隐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勘察记录结果有()

A.建议天线型号

B.建议天线挂高

C.建议方位角、建议下倾角

D.隔离方式和建议站型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