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德国大学不再

题型:综合题

问题: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德国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在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有的科学家要求取消大学。德国在18世纪经历了两次大学改革运动,但仍不尽人意。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他推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比如: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等著《外国高等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17—19世纪德国大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14分)

材料二 康有为说:“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他在其著作《大同书》中,系统阐述了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思想,正如梁启超所说:康有为“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康有为在广东南海主持万木草堂时,他所培养的学生“每轻视八股,于考据训话,亦不甚措意,惟喜谈时务,多留意政治,盖有志于用世者。”

——摘编自张玉山《论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人才观》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有关教育发展的观点。(6分)

材料三 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亡国亡种,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强国强种,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无他,教育者进化之的也”。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20—30年代,教育救国论与职业教育、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股社会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有黄炎培、陶行知等。

——中国百科网百科词条《教育救国论》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10分)

考点: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题型:综合题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会员分为( )。

A.单位会员

B.团体会员

C.联系会员

D.资深会员

E.个人会员

题型:综合题

下列生产协作属于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联系的是[ ]

A、纺纱和织布厂

B、轮胎和发动机厂

C、汽车和钢铁厂

D、雨伞和服装厂

题型:综合题

下列哪项对溶骨型骨转移瘤的X线表现描述不正确()

A.多呈虫蚀状、鼠咬状骨质破坏

B.可单骨或多骨发病

C.骨膜反应常见

D.可并发病理性骨折

E.可合并软组织肿块

题型:综合题

下列情形中,当事人无需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是()。

A.租赁

B.赠与

C.互换

D.继承

题型:综合题

出租车的优质服务是能满足绝大多数乘客的绝大多数要求的()的服务。

A、满意、周到、诚挚

B、高比例、高水平、高档次

C、文明、礼仪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