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位导致骨的缺血性坏死,大多出现在伤后()A.6~12个月 B.5~6个月 C.3~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脱位导致骨的缺血性坏死,大多出现在伤后()

A.6~12个月

B.5~6个月

C.3~4个月

D.10~15个月

E.15~21个月

考点:广西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而使大量的人口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迁到河南一带。

从唐朝开始,我国就有很多人到南洋(东南亚)一带谋生。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中国人去到南洋,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积极投入南洋的开发和建设,华侨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南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国共内战,许多人为逃避战乱,背井离乡,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等习惯性人口迁移特点。从19世纪初到1949年的五十年间,由关内迁到东北的人口就有3000万左右。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

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7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据统计,现代建设项目中,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时间的()是用在寻找合适的信息上。

A.10%~30%

B.20%~40%

C.30%~50%

D.40%~60%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男,34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2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红蛋白78g/L,白细胞2.0×109/L,血小板5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质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90%。患者出血的首要原因是()。

A.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血管壁

B.血小板减少

C.血小板减少伴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Ⅱ、Ⅷ、Ⅸ、X缺乏

E.DIC

题型:单项选择题

女性,46岁,高血压史10年,突然出现说话声音不清,吞咽困难2天,查体: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手无力,右手指鼻不准。MRI示左侧脑桥点状长T1长T2信号

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为()

A.分水岭梗死

B.手笨拙-构音障碍综合征

C.RIND

D.出血性梗死

E.TIA

题型:单项选择题

进行氧乙炔焊接时,火焰在火咀接头燃烧,原因是()

A.火咀温度过高

B.火咀没有锁紧

C.乙炔量过多

D.以上皆是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