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成全一棵树 (1)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  

成全一棵树

  (1)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2)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就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3)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4)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5)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6)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7)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8)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9)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是青春是挺拔。

  (10)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11)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12)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13)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14)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15)母亲望着巳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16)他一下子怔住了。

  (17)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18)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第(4)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8)段写到“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那么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4)、(8)、(9)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倒数第二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内心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本文设置了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函数f(x)=
(x-1)lnx
x-3
的零点有(  )
A.0个B.1个C.2个D.3个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不口是心非,不阳奉阴违,这是()的表现。

A、实事求是,言行一致

B、经常自省,随时反思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心怀坦荡,真诚待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治疗步骤正确的是()

A.止惊-补钙-维生素D

B.补钙-止惊-维生素D

C.维生素D-补钙-止惊

D.维生素D-止惊-补钙

E.止惊-维生素D-补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患者男性,14岁。近2周发热、乏力、食欲缺乏,放射学检查提示原发型肺结核,正确的短程化疗的疗程是下列哪项

A.4~6个月
B.6~8个月
C.8~12个月
D.12~18个月
E.6—9个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造成休克死亡的三大原因是()

A.心、脑、肾功能衰竭

B.心、肺、肾功能衰竭

C.心、肝、肾功能衰竭

D.肝、肺、肾功能衰竭

E.心、肝、肺功能衰竭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