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

题型:综合题

问题:

(13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简析其原因(2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3分)

⑶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3分)

⑷根据材料五的三幅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考点:走向会合的世界(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的动机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开辟新航路
题型:综合题

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增长1/9,表示单位“1”的量是______,______是______的(1+1/9);______的产量×1/9=______的产量.

题型:综合题

尖形齿离合器齿侧工作面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的原因是:铣刀钝或刀具跳动、进给量太大、装夹不稳固、传动系统间隙过大及()。

A.未冲注切削液

B.分度误差较大

C.对刀不准

D.装夹工件不同轴

题型:综合题

健康信息或资料收集的方法不包括______。

A.访谈

B.电话调查

C.信函调查

D.飞行检查

E.现场调查

题型:综合题

健康促进的三大基本策略与核心策略

题型:综合题

骨组织是一种复杂的结缔组织,由()、()组成。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