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题型:问答题

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考点: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题库
题型:问答题

园林工人在树杆下部涂上一层石灰浆,这里石灰浆的作用主要是[ ]

A.美观大方

B.杀菌作用

C.标记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题型:问答题

阅读文字材料,按要求回答36-40题。
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查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因为美感体验是非反思的、不自觉的,美感体验的关键是体验者与其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而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引用“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是要说明不清晰而产生出朦胧的美感

B.第四段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朦胧能使人产生出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的原因

C.最后一段通过朦胧与晦涩的比较,使人们对朦胧美有全面的认识,避免了片面性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朦胧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只有朦胧才能使美感经久不衰

题型:问答题

某人为中国公民,1999年12月份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收入1400元、年终奖10000元。该人12月份应缴纳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为( )元。

A.1315

B.1905

C.1745

D.1660

题型:问答题

内部审核的优缺点有哪些?

题型:问答题

吸引线圈额定电压指接触器正常工作时,吸引线圈上所加的电压值。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