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生命如四季》,然后答题。(15分)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生命如四季》,然后答题。(15分)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夏天,我曾因天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每一次。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小题1:作者开篇以“生命如四季”点明题旨,在文中作者给“四季”赋予了深刻的寓意,请结合文意用简要的语言仿照“春天,少年时期,耕耘人生”的句式,概括出人生其他三个阶段的生命特点。(3分)

答:夏日,                               。

秋天,             ,                  。

冬日,             ,                  。

小题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喻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理解,并简要归纳概括。(4分)

(1)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

(2)望着我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小题3:文中作者说“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为什么?下面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项是(  )(2分)

A.是因为我在生命的黄昏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更多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情。

B.是因为我在生命的每一阶段都是认真地做过,付出过,收获了属于自己该收获的果实。

C.是因为在我的生命过程中,我在不毛之地里收获了丰富的人生,我已经很满足了。

D.是因为我虽然已经年老,但在飘雪的冬日,我可以尽情地欣赏冬日旷野的景致,尽兴地与老友在有暖阳的午后聊天,过上自由闲适的生活。E、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有的生命过程,在我自己的生命过程中,有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体验。我爱过,也恨过;我哭过,也笑过。

小题4:自然万物,皆可启发人之性情,寄托人之思想。朔方的雪让鲁迅先生看出了战斗的精神;扑火的飞蛾,寄寓了巴金对光明的追求……请从下面所给事物中选择一项,谈谈你的所感所想。(2分)

梅花,鹰,风筝,云,烛。

小题5:《雨之歌》中,诗人这样写道: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请你也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两句《风之歌》或者《云之歌》。(4分)

我是                                                                       

我是                                                                      

考点: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时无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 罗马法片段一:因为人民通过颁布关于治权的王权法,把自己的一切治权和权力授予给他。罗马法片段二:行使治权的君主承认服从法律,这是与他的尊严相吻合的一种说法。

——摘编自《罗马公法与现代欧洲宪政》

材料三 如果把欧盟国家包括债法在内的现代私法与罗马法作出影像重叠式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私法与罗马法至少在两个方面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即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框架。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洲债法趋同之罗马法基础》

材料四 法律上的平等原则,来源于商品经济条件,因为商品交换必须根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而价值则体现了一切人类劳动的“平等和同等效用”……它在本质上就是对商品经济一般条件的完满反映。

——《罗马法原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马法的影响。(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信息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运用恰当,史论结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有一铜块,重量为G,密度度为ρ,电阻率为ρR,把它拉成半径为r的导线做成半径为R的圆形回路(R>>r),现加上一个方向垂直于回路平面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均匀变化,

A.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线的半径成正比

B.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回路的半径成正比

C.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回路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D.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线的半径及回路的半径无关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完全摈弃之前历史上的职业道德。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

D.倡导思想自由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