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大多数人中A.胆囊管汇合于右肝管 B.胆囊管汇合于肝总管 C.胆囊管汇合于左肝管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在绝大多数人中

A.胆囊管汇合于右肝管

B.胆囊管汇合于肝总管

C.胆囊管汇合于左肝管

D.胆囊管汇合于乏特氏壶腹部

E.胆囊管汇合于十二指肠球后部胆总管

考点:普通外科(医学高级)普通外科3
题型: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20岁,建筑工人,自脚手架上跌下,头侧面撞击于砖块上,乳突血肿,右耳流出血性液体,听力降低明显,护士应判断该患者可能是()。

A.颅中窝骨折

B.软组织挫伤

C.鼓膜穿通伤

D.脑震荡

E.挫伤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变星,它有规律地发出射电脉冲讯号,所以取名为脉冲星。脉冲周期很短,最长为4.3秒,最短的只有0.0016秒,而且十分稳定准确,间隔的误差仅为0.00000001秒。
什么样的天体能如此快速而稳定地发射脉冲讯号一个天体发生周期性变化,其可能的机制不外乎三种:轨道运动、脉动和自转。显然,前二者是没有可能的,不可能设想恒星相互绕转的周期会短到0.033秒。同理,脉动周期也不会短到不及几百分之一秒,且脉动不具有那样严格的准确性,所以,脉冲星不是脉动变星。剩下的惟一可能是恒星自转。可是,如此“疯狂般”的自转,不要说普通恒星承受不了,连白矮星那样致密的天体也会分崩离析。于是,学者们认定,它只能是人们早已预言的中子星。
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恒星。这是由于恒星演化到晚期,能量耗竭。若经引力塌缩,其剩余质量大于某一极值时,电子运动都不能抗衡原子核吸引力,就继续塌缩,经逆β衰变形成大量自由中子,只是恒星密度很大,体积很小,形成中子星。中子星的直径只有几十公里,而它的质量却可以超过太阳。白矮星的密度已使人惊叹不已,但中子星的密度比它还要高出1亿倍以上。每立方厘米的这种物质,可达几亿吨到10亿吨。这样越高密度的天体,有足够强大的白引力,不致因高速自转而瓦解。
中子星是如何发射脉冲的呢学者们认为,在这样的天体上可能形成一种条件,使它的射电波主要是从其表面的局部地区发射出来,而其他部分的辐射很弱,这样,中子星会像一个旋转着的喷头一样发出射电波,每转一周便朝观测者方向射出一束电波。这样间歇性的“闪烁”被称为“灯塔效应”。
“脉冲星”名称是指天体辐射的表现形式;“中子星”则表明这种恒星的物理性质。它已被观测所证实。
(摘自陈自悟《地球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导致脉冲星“灯塔效应”的因素有:
①表面各部分辐射能量强度不同
②局部表面周期性地发射电波
③表面各点辐射能量极不稳定
④自身的旋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题型:单项选择题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______;低温物体吸收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______.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热量来量度物体______的改变,因此能量的单位应该和热量的单位相同,也是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配筋砖砌体水平灰缝中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50d,且其水平或垂直弯折段长度不宜小于20d和150m()

题型:单项选择题

简述地理物象、意境地图的概念及特征。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