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势或软如绵,或硬如馒,形态各异,不红不热。其肿的性质是() A.热肿 B.寒肿 C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肿势或软如绵,或硬如馒,形态各异,不红不热。其肿的性质是()

A.热肿

B.寒肿

C.风肿

D.痰肿

E.湿肿

考点:中医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医师2009年考试真题第四单元
题型:单项选择题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1)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的是图________; 表示全球为同一天的是图____

北京白天时间比上海短的是图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是图____;(4分)

(2)图A所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

(3)描述图B 所示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                     。(2分)

(4)图D此时北京时间为           ;(2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着,下表是关于果实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回答:

(1)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这一结论如果是依据实验2得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依据实验3得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实验一:_________; 实验二________; 实验三:_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小题。(8分)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小题1:从体裁看,两首诗都是      。(1分)

小题2: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

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

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小题3: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对此做简要赏析。(4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为什么停电时要先拉负荷侧隔离开关,再拉电源侧;送电时先合电源侧,再合负荷侧?

题型:单项选择题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位于最高层的是()

A.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尊重需要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