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对物体浮沉条件进行研究。在一个重力为4N,底面积为 200cm2

题型:计算题

问题:

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对物体浮沉条件进行研究。在一个重力为4N,底面积为 200cm2的圆柱形薄壁玻璃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然后逐 渐向容器中倒水(水始终未溢出)。通过测量容器中水的深度h,分别计算出该物块所受到的浮力F,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解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前的过程中,物块受到浮力怎样变化?这一过程中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又怎样变化?

(2)当容器中水深超过8cm,以后,物块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

(3)将物块取出后,若容器中水的重力为20N,此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4)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考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密度的计算
题型:计算题

如右图所示,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英国市民生活变得富有

B.工厂制的广泛推行

C.制造钟表的成本更低

D.英国政府的大力推广

题型:计算题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针对“历史教学”问题说说你的发现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4分)

材料一:初中阶段,中国的历史课被纳入“副课”,师生们对它当然重视不够,课堂上,有些老师照本宣科,划出年代、战事、意义或教训。高中阶段,学生则死记硬背。考题中这样问道:甲午中日战争中方战败,为此中方赔款几何,割地几许?……高考题都是“背多分”的题,学生因而忙于背诵,不去体会,不去想将来如何。

材料二:一美国历史教师一走进教室,要求学生用5美分买他的讲义,并申明与下次的考试有直接关系。学生们叫嚷着这是义务教育,不可以收费。老师说,你不愿意就不愿意。陆续有学生经受不住与考试有关的诱惑,极不情愿地拿钱去买讲义,当看到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做后,一些叫嚷着坚决不买的学生也不得不前去买讲义。当他们做好最后一题时,教师要求他们写下当时的感受。学生们都写道:面对着极不公平的事实,我真是愤怒到了极点,可是在教师的诱惑、威慑下,我敢怒不敢言。教师这时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英国殖民统治者强加给我们的“印花税”。……同学们深切地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真可谓“居安思危”。(《一堂美国的历史课》)

材料三:圆明园西洋楼遗址,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一群看似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唱“对面的女孩走过来”。(选自《哭泣的圆明园》)

发现:

启示:

题型:计算题

转换开关电器根据短路能力划分,()指的是配备过电流脱扣器的TSE,它的主触头能够接通并用于分断短路电流。

A、PC级

B、CB级

C、CC级别

D、AB级

题型:计算题

A公司赊销商品一批,按价目表的价格计算,货款金额为100万元,给买方的商业折扣为5%,规定的付款条件为2/10,1/20,n/30,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代垫运杂费2万元。则应收账款账户的入账金额为()万元。

A.119

B.117

C.110.93

D.113.15

题型:计算题

起重吊装装置中的通用手势信号“小臂伸向侧前上方,手心朝上高于肩部,以腕部为轴向上摆动手掌”表示()。

A、吊钩上升

B、微微升臂

C、微微转臂

D、吊钩微微上升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