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

题型:选择题

问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离骚》,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汉乐府民歌直接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诗歌史上的乐府双壁。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高适、岑参、王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昌龄、常建等。

D、中、晚唐以后尤其是宋代诗坛最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词的发展和兴盛。词起源于隋,一般分小令、中调和长调。

考点:文学常识
题型:选择题

某医院有开放病床1000张,按照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最高要求标准

全体工作人员的最多编制数约为()。

A.1400人

B.1500人

C.1600人

D.1700人

E.1800人

题型:选择题

规定了票面利率,但是债券持有人必须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获得还本付息,存续期间没有利息支付的债券是( )。

A.零息债券

B.附息债券

C.息票累积债券

D.实物债券

题型:选择题

(28分)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为政》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数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五:

 

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基本主张?(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其思想对儒家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分)

(3)理学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6分)

(5)材料五中两个人物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

(6)今天,我们应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儒家传统道德?(2分)

题型:选择题

什么是“三熟”、“三能”?

题型:选择题

2014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货币政策要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这是()

A.否认意识能够反映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