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在“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

题型:实验题

问题:

(6分)在“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 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2分)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考点: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题型:实验题

下列有关小说鉴赏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A.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时间、地点和人物组成。人物是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B.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小说中采用第二人称的很少见。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C.不同的作家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艺术手法清晰或隐晦地表现对母题的阐述与发挥,从而出现同一母题下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如《雪山飞狐》《哈姆雷特》《俄底浦斯王》《丹柯》的共同母题就是“复仇”。

D.虚构是小说的“合法化身份”,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结构是小说的一个“容器”,用以容纳小说的内容;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凝固下来,二是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题型:实验题

喉癌按解剖部位分为()

A.声门上型癌

B.声门型癌

C.喉室癌

D.声门下型癌

E.混合型癌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空间有一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一定,第1秒内场强方向如图所示,θ=37°,1 s后场强方向竖直向上。一带电小球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A点放出后恰沿x轴运动,1 s末到达坐标原点,若=4.75 m,求第2秒末该质点所处的位置坐标。(g=10 m/s2

题型:实验题

6.4克铜与过量硝酸(a mol/L ,30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2、NO。反应后溶液中含H+

0.1mol。

(1)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2)求生成的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写出计算过程)

题型:实验题

久久偏枯,半身不。______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