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元史》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滥印纸币引起通货膨胀现象

B.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纸币的发行不利于经济发展

D.滥印纸币造成商品价格下降

考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先是,太尉(段秀实)在泾州(今甘肃泾川县一带)为营田官(掌管地区财政,召集流民垦田)。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舁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饿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甚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比较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人且将死,而必得谷 ②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 ③早缫而绪 ④鸣鼓而聚之

A.①②两句各不相同,③④两句也不相同

B.①②两句完全相同,③④两句各不相同

C.①③两句完全相同,②④两句各不相同

D.①②两句完全相同,③④两句完全相同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裂裳疮 ②手善药 ③谷代偿 ④我固当

A.①④句用法不同,②③句用法相同。

B.①④句用法相同,②③句用法不同。

C.①②句用法不同,③④句用法也不同。

D.①③句用法不同,②④句用法也不同。

3.这段文字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极其鲜明,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了人物互相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刻画的,故人物能跃然纸上。

B.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故人物形象饱满。

C.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情态、心理及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D.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所以能写出人物的复杂性格。

题型:选择题

症见身热不解,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濡数,治法宜()

A.苦寒攻下,健胃消导

B.清宣膈热,通便泄热

C.导滞通下,清热化湿

D.清热燥湿,宣通三焦

E.苦辛开降,燥湿泄热

题型:选择题

核周型抗中性粒胞浆抗体的主要靶抗原是

A.蛋白酶3

B.乳铁蛋白

C.髓过氧化物酶

D.人类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E.组织蛋白酶G

题型:选择题

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药物是

A.沙参

B.石斛

C.黄精

D.天冬

E.玉竹

题型:选择题

下列能够计算出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的公式有()。

A.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收入-税后付现成本+折旧引起的税负减少

B.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收入-税后成本+折旧引起的税负减少

C.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

D.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E.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净利+折旧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