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精段阅读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课内精段阅读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地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儿又炸呀,油儿又白描。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呦”。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

  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一共写了几种叫卖的货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中的加粗词“热闹”本来是形容场面、景象等,用在这里是否恰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季的叫卖中,哪一季写得最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记叙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个生气勃勃和富有朝气的人,总是瞪大眼睛,带着求知的渴望,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从中获得灵感,捕捉满足自己好奇心的“猎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好奇心往往是形成兴趣的直接原因

B.好奇心决定了青少年的兴趣是“多中心”的

C.好奇心强就可以成大器

D.有了好奇心就一定成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面哪些方块图是用来表示信号线的()

A.A

B.B

C.C

D.D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班里新转来一位贫困生,由于遭遇了种种生活的变故而悲伤消极,不认真学习,不愿意和同学交往,不信任老师。一天早上,李老师发现学校新栽下的小树需要护理,就请这位同学跟他一起去照顾小树。在劳动过程中,苏老师很自然地从讨论小树的成长入手,和他探讨人生问题,他的眼睛里第一次充满了兴奋的神采。后来这位同学慢慢变得积极、活泼起来。

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分析苏老师的教育行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准据法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酚类化合物控制菌斑的机制是

A.抑制细菌酶
B.干扰菌斑的附着
C.清除菌斑中内毒素
D.改变细菌胞膜的通透性
E.影响菌斑繁殖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