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有两个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想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题型:实验题

问题:

(8分)有两个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想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⑴第一小组:利用平衡条件来测量动摩擦因数。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长木板固定,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B:木块通过弹簧秤连接到墙壁,用手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填“A”或“B”),原因是              

②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⑵第二小组: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测量动摩擦因数。

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一端装有定滑轮的、表面粗糙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长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侧固定一轻小动滑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水平轻绳相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实验时滑块加速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轴,加速度a为横轴,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大小等于b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丁所示。已知滑块和轻小动滑轮的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则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考点: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题型:实验题

据《资治通鉴》卷192载,贞观元年唐太宗对王珪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对以上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门下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 ②唐太宗注重利用集体智慧提高决策效果

③说明唐朝的统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④说明唐朝统治者注意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机制来维护皇权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试管口,加热使水沸腾,过一段时间以后,软木塞被喷出,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的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题型:实验题

要等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正常,才能拔管。

题型:实验题

越鞠丸中行气解郁的药物是

A.木香

B.沉香

C.香附

D.枳壳

E.厚朴

题型:实验题

GPS巡线管理目标:巡线承揽人每日徒步巡线上线率达到(),必经点到位率达到()以上,GPS巡线终端完好率达到()以上;输油站外管线管理员每月徒步巡查线路覆盖率达()。

A.100%;95%;95%;100%

B.95%;95%;100%;100%

C.95%;100%;100%;95%

D.100%;95%;100%;95%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