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

题型:综合题

问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儒学所用的是纯粹的道德,而不宣传神圣;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5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伏尔泰推崇儒学和中国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4)结合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4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6分)。

考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题型:综合题

There was _____ time when we used oil. [ ]

A. a

B. /

C. an

D. much

题型:综合题

六千零九十五万五千二百写作______,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万.

题型:综合题

体内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 ()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扁桃体

E.淋巴结

题型:综合题

红外线调度值班员必须严格执行()在岗确认制度。

A.20min

B.30min

C.60min

D.90min

题型:综合题

有食管灼伤史,X线呈不规则细线状狭窄()

A.食管癌

B.贲门失弛缓

C.食管腐蚀性灼伤

D.食管憩室

E.食管平滑肌瘤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