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而学与仰而思 ①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俯而学与仰而思

       ①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特别警示世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今天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应致力于学会什么;不只是需要明确学什么,更应当知道怎样学,要用【乙】去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一种【丙】。 

       ②“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是说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 * * 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潜心地、深入地去学习是不行的。

       ③“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却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 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这里的“究”“通”就是思考;“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就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

       ④孔子曾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孔子这句话再精辟不过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1.请按照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科学的学习方法 ②常用的学习方法 ③联系实际的方法【甲】处应填:_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_ 【丙】处应填:_________

2.文中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列举赵括与司马迁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议论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2006年7月,孙某在某商场盗窃时被保安抓获,赃物价值2 000元。在公安人员对其讯问时,孙某又交代自己曾在2003年盗窃两次,赃物价值分别为1 100元和800元;2004年盗窃一次,赃物价值 1 000元;2005年9月后盗窃两次,赃物价值分别为700元和1 200元。当地盗窃数额较大的起点是1 000元,则孙某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盗窃数额应当为( )。

A.6 800元

B.3 900元

C.6 000元

D.5 300元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起自第1~5掌骨相对缘,止于第一节指骨底及指背腱膜和小指第一节指骨底侧缘的肌是()

A.蚓状肌

B.小指展肌

C.骨间掌侧肌

D.骨间背侧肌

E.小指短屈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早期出现明显视力障碍的是()

A.核性白内障

B.后囊膜下白内障

C.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D.皮质性白内障的初发期

E.皮质性白内障的膨胀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307年()即位于上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JIT中的“零库存”概念的涵义是( )。

A.库存为零

B.只保持进行有效生产和分销必要的最低缓冲库存

C.安全库存

D.不缺货库存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