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该诗歌能够反映元朝

A.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发展

C.农民过着富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关系

考点: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瓷器、丝织业)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题型:选择题
直接写出得数
1.25×8
1
2
-
1
2
×
1
2
4
7
÷
8
11
1
9
2
7
×3
12×
7
8
9
25
×
5
3
3
5
÷9
题型:选择题

政治评价性成分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并且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境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家……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是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
C.“道德境界”中的人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而有意识地不再关注自我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超自然的自由境界

题型:选择题

胶束

题型:选择题

开关电源与线性电源的本质区别?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