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书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⑦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⑧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节选自《语文读本》九年级·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获取那些读书的好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议论文阅读论证方法论点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男性,37岁,车祸后致创伤性休克,胸部闭合型损伤,双侧多发肋骨骨折,双侧血气胸,双肺挫伤入院。无腹部损伤,既往无消化系统疾病史。入院后经扩容抗休克,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呼吸困难缓解。

有关患者继发性胃肠功能障碍机制何项错误()

A.肠黏膜缺血缺氧

B.氧自由基损伤

C.炎性介质损伤

D.缺血再灌注损伤

E.肠道原发性损伤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项目客服负责人或值班负责人在每日下班前应对部门当日客户诉求进行盘点,对于当日所发生的所有诉求应填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选出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冻风作    ②于冰皮始解  

B.①呷浪之    ②浪层层  

C.①于时冰皮解  ②知郊田之外  

D.①欲不得    ②偕数友东直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项目决策阶段业主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对投资方向和内容做初步构想

B.组织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

C.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

D.落实建设用地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债权融资的特点是什么?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