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杜某于某日驾驶载货汽车违章超速行驶,行至一下坡处时,将在非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带人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司机杜某于某日驾驶载货汽车违章超速行驶,行至一下坡处时,将在非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带人的赵某、卢某撞倒,卢某当场死亡,赵某身受重伤。杜某赶紧将赵某送往医院抢救,在去医院的途中,杜某见四周无人,遂将赵某扔在僻静的桥下,自己仓皇逃走。后赵某由于失去抢救机会而死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杜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一罪

B.杜某的行为构成数罪: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

C.杜某的行为构成数罪: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D.杜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考点:国家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卷二国家司法考试(卷二)64
题型:单项选择题

(1)质量分数为0.365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计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取上述盐酸50ml,稀释成100mL溶液,加入15g CaCO3充分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多少?

(3)将上述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500mL浓度为0.4mol/L的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组成是什么?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题型:单项选择题

( )可以发布通缉令。

A.县级以上检察机关

B.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

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沈敏特的《舆论是不能“制造”的》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0 分)

①我们不仅常常听到,并且已十分适应和习惯了这样的词语,即每当要做一件大事时,运作策划中会有这样一个环节,我们理所当然称之为“大造舆论”;至于很多商业或娱乐行业的炒作中,更把“大造舆论”作为重要手段。 

②但是,舆论是不能制造的;可以制造出来的,绝不是舆论。

③上溯历史,中国确有“大造舆论”的传统。如我们最熟悉的陈胜要称王大楚,就让亲信装神弄鬼,燃起篝火,假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叫声。还有制造舆论的最经典例证,是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专门给他老子制作的一份报纸,这份报纸大量制造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舆论”。袁世凯于是放心大胆地加快了登基步伐,结果也加快了走向覆灭的步伐,创造了一个王朝寿命最短(八十三天)的“吉尼斯纪录”。这种“大造”,确有一时之效,而最终的效果是制造了自己的覆灭。

④热衷于“大造舆论”者的心理前提,是对“大造舆论”的一种依赖性迷信,总以为这种按自己利益需要所制造出来的“舆论”,具有神奇的魔力。殊不知,这种人为“大造”的舆论,会有一时之效,归根到底却是始于欺人而终于自欺。舆论的本质是民心、民情、民意,只有背弃人民,才需要“大造舆论”。

⑤时至今日,网络固然也可以利用来“制造舆论”,在网络上人们可以看到大量“制造”出来的“舆论”;但人们同样可以在网络上看到更多真正承载着民心、民情、民意的舆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使舆论发挥出这样的功能,在这六十年中是空前的。没有网络,南京市江宁区那位房产局局长的贪污行为能如此快速地揭露出来吗?没有网络,弱女子邓玉娇会获得无罪判决吗?网络使舆论自下而上、自然生成的特征获得了难以阻挡的发挥,它送给舆论最重要的礼物就是:难以阻挡!                         

(选自2010年第19期《凤凰周刊》,选文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后回答,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3分)

小题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中两个“难以阻挡”的含义。(4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如图是画家用碳墨绘画的我国明朝诗于谦《石灰吟》的国画,诗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试回答:

(1)该字画能够保存多年而不变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千锤万凿出深山”所体现物质的变化:是__________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所体现的化学反应是石灰石受热分解,该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要留清白在人间”指的是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水轮机空化发生的条件和部位,空化可分为:()、()、()和()四种主要类型。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