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①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便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骑电动车、三轮车的年轻人。

②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因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感到不这么做,反而会觉得不正常。       

③这种现象,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④为什么会这样?            。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因此,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不断完善规则,共同遵守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分析文章①-⑤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4分)

首先         ,其次         ,接着         ,然后        ,最后提出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

小题3:请依据第④段所举事例,在横线上补写作者的观点。(2分)

答:                                                                                 

考点:议论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我国沪深股市交易中,如果买、卖一次股票均需付交易金额的0.5%作费用。张先生以每股5元的价格买入“西昌电力”股票1000股,若他期望获利不低于1000元,问他至少要等到该股票涨到每股多少元时才能卖出?(精确到0.01元)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计算:(-2a)2=(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细菌中,DNA酶阳性的是().

A.粘质沙雷菌

B.肺炎克雷伯菌

C.产气肠杆菌

D.阴沟肠杆菌

E.以上均不对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属于低分子助悬剂的是()

A.吐温

B.甘油

C.微晶纤维素

D.阿拉伯胶

E.甲基纤维素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险采用______。

A.政府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B.雇主与政府共同负担
C.被保险人全部负担
D.雇主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