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译即为“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题型:论述题

问题:

材料: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译即为“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作为上海博会一大创新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第一次赋予全球城市以案例形式参展世博会的机会,云集了全球50最具代表性和创新性的城市案例,构成一个活生生、具有表未来指向性的街区。

根据上海世博会主题要求,许多国家的展示内容都极具探索价值.日本馆强调通过合作解决人类面对的共难题,启发人类心灵关爱地球家园;荷兰馆重点展示在可持续发展、环保、社会责任与创新技术领域的解决案;德国馆将表达德国城市在更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共性与个性、工作与体闲以及全球化与民族性之间平衡取舍……

(1)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怎样一个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试结合材料说明之。(10分)

材料五:当前,气候变化、低碳减排、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已成为全球性焦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自然而然这一领域侧重,并有望以一届“绿色世博会”的形象,引领全球节能减排之风气。

“上海世博会科技行动计划”明确表示,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实现低碳排放.其中,园区内公共交通具实现“零排放”:此外,实现世博固区的生态和谐与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程废弃物和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l00%。

“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亮点。

(2)试说明上海世博会所引领的“低碳排放”有何重要的经济意义?(10分)

考点:时事
题型:论述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博弈峥峥誓言闻(fēi)顿开(sè)
B.渡假意气用事声(jìn)级而上(shí)
C.部署一幅对联血(gē)海市楼(shèn)
D.启封推心置腹拾(duō)令人舌(zé)
题型:论述题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记而去委而去

B.岸势犬牙差互如土石何

C.其境过清扶苏数谏故

D.乃记之去夺杀尉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选文第①段运用                 的手法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选文通过描写幽深凄清的环境,表达了作者被贬后                         的心境。(2分)

题型:论述题

RM80清筛车气动系统检修后,空转调节器的断路压力为()。

A、500kpa

B、620kpa

C、740kpa

D、810kpa

题型:论述题

古诗文默写。(共8分)

小题1: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小题2: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小题3:中秋佳节,举头望月,苏轼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小题4: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抒情言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酒”振奋精神,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乐观;“                   ,                 ” (《游山西村》)借“酒’’写农家好客的习俗,赞美了农民的淳朴热情。

题型:论述题

(09年辽宁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的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