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甲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甲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现象.则甲、乙和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铜

B.甲>铜>乙

C.乙>铜>甲

D.铜>甲>乙

考点:金属活动性盐的性质
题型:选择题

已知l与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若直线l⊥平面a,①若直线m⊥l,则ma;②若m⊥a,则ml;③若m⊂a,则m⊥l;④若ml,则m⊥a.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交际情境,加线的谦敬辞分别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解释原因并加以改正。(6分)

①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②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③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题型:选择题

公元1500年以后,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逐步走向整体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通途变天堑
图二财富流荷兰,英国成海盗
图三 世界成一家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 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 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材料四

(1)在世界史上促成“天堑”变“通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指出图一、图二、图三之间的内在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的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提到的“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各举两例)而导致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四分析,从可持续发展方面看,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

如果发行人公司拟募集的外资股将完全以单纯公募方式进行,则不需要安排国际推介与询价。( )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税务行政复议听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外,听证都应当公开举行

B.行政复议听证人员不得少于2人

C.行政复议听证笔录是行政复议机构审理案件的唯一依据

D.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都应当参加听证,否则听证不得举行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