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9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与合理的比例对比情况 政府企业居民我国国民

题型:论述题

问题:

材料一:2009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与合理的比例对比情况

 政府企业居民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比例33%30%37%
合理的分配比例15%25%60%
材料二: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2010年4月1日,温 * * * * 在《求是》撰文,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站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有着庞大的中间层,社会资源配置较为合理,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不大,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格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2分)

(2)结合材料二,请从收入分配角度,为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提几点建议。(6分)

考点:分配制度分配原则
题型:论述题

在|-3|、-|-5|、-(-4)、-|0|中,负数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题型:论述题

(24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

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汉民族秦汉形成说”。(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8分)

(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8分)

题型:论述题
有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1200匝,副线圈400匝,现在副线圈上接一个变阻器R(电表为理想电表),如图所示,在接通交流电源后,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安培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3:1

B.伏特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3:1

C.当变阻器滑动头向下移动时,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将减小

D.原、副线圈的电功率之比为3:1

题型:论述题

《更衣记》中写道: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据此,张爱玲主要强调[ ]

A.近代的旗袍样式发生变革

B.西学东渐的局面已经形成

C.女权运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D.近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

题型:论述题

企业贸易外汇收入应当先进入(),账户内资金不得相互划转,账户资金按活期存款计息。

A、结算账户

B、资本金账户

C、保证金账户

D、待核查账户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