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4日晚,带着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成功发

题型:论述题

问题:

2007年10月24日晚,带着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探索深太空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从万户的飞天豪情到“嫦娥”38万公里的奔月之路,中国人正在把蟾宫折桂的梦想一步一步地转化为现实。某班同学为深入了解这次活动收集了很多材料:

同学们了解到,为了用最小的代价实现奔月计划,经过精确的分析和计算后,嫦娥一号卫星最终选择了“运载火箭将月球探测器送入环地球的大椭圆轨道,然后探测器在椭圆轨道的近地点处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并到达月球”的路线。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足够大的运行轨道,同时考虑地球、月球甚至太阳的引力作用,卫星共进行了3次变轨加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嫦娥一号”卫星沿着这条设计精妙的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并在飞行114小时后成功到达近月点。

同学们还了解到,我国的“嫦娥工程”是一个开放的工程,各国科学家可以共享“嫦娥一号”所获取的关于月球的数据信息。在“嫦娥一号”绕月探测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开展了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任务的准备过程中,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模拟跟踪了欧空局的“智慧一号”月球探测器,对测控系统进行了测试。而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后,11月1日至10日,欧空局的库鲁、新诺舍、马斯帕拉马斯3个测控站会为“嫦娥一号”的测控提供支特。另据了解,智利的CEE测控站也将在“嫦娥一号”绕月探测任务进行过程中提供测控支持。国防科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嫦娥工程二、三期,还将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

(1)嫦娥一号从选择路线到成功达到近月点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6分)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嫦娥工程需要多层次国际合作”的原因。(6分)

(3)有人说,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说明人类只要充分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征服自然。请你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观点。(6分)

考点:时事
题型:论述题

We are sparing no efforts to create _____ more peaceful and more advanced world, _____ place where

everyone enjoy his life and freedom[ ]

A. the; a

B. /; the

C. a; a

D. the; the

题型:论述题

信用社应收款项包括()。

A.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B.应收利息

C.应收股利

D.其他应收款

题型:论述题

某学习小组 8个成员在某次测试中的分数如下:80,82,76,90,96.84,x,78,若该组数据的众数为90,则 x=     , 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题型:论述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

A.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题型:论述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A、实现中国梦

B、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