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 A.A B.B C.C D.D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图中,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中国的地形地势
题型:选择题

(10分)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某市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海水综合利用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探究:

问题一、海水制镁过程中如何富集镁离子?

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自己的设想:

甲:直接往海水中加入石灰乳。

乙: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加入石灰乳。

丙:向晒盐后的卤水中,加入石灰乳。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___________的设想最为经济合理(选填“甲”、“乙”或“丙”)。

问题二、粗盐提纯过程中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

【查阅资料】

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设计实验】

提纯时,先向粗盐水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目的是_____①________;再加过量的____②______,除尽杂质阳离子;滤去沉淀,向滤液中加入__③_____,将溶液的pH调为7,即得到精盐水。

问题三、海水“制碱” 的产物成分是什么?

同学们从某企业取回少量碳酸氢钠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成分,进行

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甲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

乙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氢氧化钠;

丙的猜想: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他们做出上述三种猜想的科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与分析】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完全

溶解,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的猜想

不成立

2取步骤1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明显现象只有甲的

猜想成立

【实验结论】

海水“制碱”的最终固体产物是碳酸钠。

【数据分析】

在取回的样品中加入20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同学们带回了多少克固体样品?(要求有解题过程)

题型:选择题

宋元时期宫廷音乐萎缩,()勃兴。

题型:选择题

境内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居民发生的涉及进出口核销的境内收付款,境内居民无需再填写《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信息申报表(境内收入)》《境内汇款申请书》和《境内付款/承兑通知书》。

题型:选择题

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高级法和操作风险的高级计量法将于()年年底实施。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题型:选择题

跨境人民币收付办理国际收支申报时,金额应填报在()

A、结汇金额栏

B、现汇金额栏

C、购汇金额栏

D、其他金额栏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