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霾”伏之困》一文。(共8分) “霾”伏之困 上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雾非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霾”伏之困》一文。(共8分)

“霾”伏之困

上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雾非雾、不见蓝天,一眼望去尽是灰蒙蒙。秋冬季节一到,我国不少地区又开始陷入十面“霾”伏的困局。

统计资料显示,京津冀(包括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山东西北部)、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这4个地区是我国霾的高发地区。其中,霾最严重的是京津冀地区。而冬半年是我国霾的高发时段,这是因为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处在季风带中,冬半年以西北季风为主,西北季风来自内陆,带来的颗粒水平更高,所以更容易导致霾的发生。

当然,不同地区的霾,各有其不同之处。京津冀地区霾的高发时段是冬半年,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冬季供暖所致,煤燃烧后颗粒物的排放使得空气中颗粒物的背景浓度明显上升。另外,北京的北边和西北边都是山脉,一旦吹南风,颗粒物就难以扩散,反而吹北风有缓解作用。每年6月上旬,上海都会有一两次较明显的霾天气,这与秸秆燃烧有关。6月上旬,江苏、安徽等地农民都会燃烧秸秆,如果此时配以西北风,污染物便会输送至上海,产生霾天气。

虽然霾各有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点。我国霾的高发地区大多是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人口密集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污染物和城市上空悬浮颗粒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霾的高发,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霾的形成与污染物的排放密切相关,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以及其他烟尘排放源排出粒径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给霾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研究表明,发生霾天气时,大气中的PM10、PM2.5的浓度增加。而且,PM2.5与能见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M2.5多,能见度低;PM2.5少,能见度高。这说明,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颗粒物浓度增加是除了气象条件以外,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出现霾天气,能见度低,影响行车安全,严重时还可以影响飞机起降,这是最显而易见的危害。当然,霾的出现是由于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就会牵涉到大气污染,这也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

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悬浮颗粒物。研究显示,这些颗粒物中有大量可吸入粒子,它们可进入人的呼吸道,有些甚至可以进入人的肺泡,参与血液循环。这可能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此外,还能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让传染病患者增多。当霾天气出现时,公众呆在室内或减少外出可能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治理大气污染才是根本之举,这需要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选自《科学画报》2013年第11期,文字有删改)

小题1:结合文章,说说作者认为北京“霾”伏之“困”,“困”在哪些地方?(4分)

小题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中介绍的相关知识,为北京市政府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4分)

北京奥运会前后,北京将燃煤发电和大单位燃煤供暖改造成为使用天然气,这大减了煤烟型颗粒物污染。但数百万辆机动车排放着细颗粒,车轮摩擦地面产生着橡胶颗粒、尘颗粒,加之北京的机动车道设计忽视了减尘功能,所以,北京交通对PM10的“贡献”很大。

北京有大面积建筑工地。这些工地地面被要求水泥硬化。但硬化工地反而会增加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这是因为,硬化会使地面失去吸水和吸尘能力。工地硬化后,工地的粉尘随水流到工地外的马路上,在来往车辆的反复碾磨下,生成PM10。硬化的工地还“贡献”热岛效应,增加地面的颗粒物升向空中。

考点:说明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城市燃气管网中,()是城市的配气管网,基本上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布置时主要考虑网路的密度。

A.中压管网

B.低压管网

C.中低压管网

D.高压、中压A管网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 )也称“高能货币”或“货币基数”,是指政府金融当局能够直接控制的货币。

A.高能货币

B.基础货币

C.现金货币

D.本位货币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的关键点是()。

A、育婴堂

B、求雨祭

C、忏悔室

D、圣餐礼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对于低压配电网,保护接地电阻不应超过()欧姆。

A、4

B、10

C、30

D、100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