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年4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

题型:综合

问题: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年4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的比较

 总人口(万人)比上次普查平均增长(%)年龄构成(%)
0-1415-59≥60
2000年第五次1295331.0722.8970.156.96
2010年第六次1339720.5716.6070.1413.26
材料二 江苏某城市城市化过程中三个阶段略图

材料三 中国城市化进程及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中国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的数据,我国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绝对数         。(4分)

(2) 据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区域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_________  。(2分)

(3)根据材料三,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________阶段,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分)

(4)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部分学者提出放宽生育二胎政策。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并说出你的理由。(6分)

支持还是反对?______________(2分)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考点:城市化的表现及标志城市化动力城市化进程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题型: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守望西湖的青藤

张抗抗

说起青藤茶馆,如今怕是很少有人不晓得的。细细追究起来,“青藤”是90年代在西湖边发出的新芽,并不是河坊街的老字号,仅仅七八年间,长藤弯弯、青叶缠绕,架起一座浓荫蔽日的硕大茶棚,不说是个奇迹,至少也是带了些传奇色彩的。

尤其,店主是两个年轻的杭州女人。七八年前,差不多还是茶叶嫩尖一般新鲜的女孩,如何就能把一片片茶叶变成蜻蜒的绿翅膀,在西湖的暖风里飞起来?

后来那个不算小的三层空间,也容不下这对翅膀了。每一枝柔韧的青藤,都缭绕着女人的梦想在一圈一圈地盘旋。2003年秋天来临,西湖扩建改造工程完毕,“青藤茶馆”在四易其址之后,选择了元华广场二层,在一公园的西湖南线入悄然开张。猛然扩大成5000平方米的面积,计有800多个座位。茶客光临的高峰时,茶席仍然不够用。即使在杭州这样温柔富足的龙井茶乡,喝茶喝出如此蔚为壮观的景象,也令人啧啧称奇。

“青藤”究竟握有什么样的秘密武器,让杭州人把一杯清茶喝得上了瘾?

新“青藤茶馆”掩于婆娑翠竹丛中,依然有着女性的含蓄与秀气。沿木梯拾阶上得二层,眼里掠过青石小桥泉水游鱼,一步一景,脚步顿时就慢了下来;四处流连顾盼,眼神也不大够用。围廊隔断的分割与设置,一改先前繁复的传统风格,赋予了现代的空间概念,只觉得抬头低头通畅敞亮,叫人想起凉风微袭的山间茶园;数间小巧玲珑的江南小筑,均以西湖十景命名,隐隐绰绰地藏在曲径通幽处;古色古香的窗格门扇、造型简洁颜色古朴的茶桌茶椅,藤制木质,件件精心得不留痕迹;灯具也是极讲究的,柔和的光线若有若无,便有了月夜星空下品茗的感觉;壁上镶嵌的橱柜木格,收藏各色紫砂名壶和历代茶具,还有墙上精心装裱的名家字画,如此浓郁的文化气息,茶馆不再是茶馆,而是一所小型的茶艺博物馆了——边走边看,峰回路转,就有迷路的担忧了,果然又有阔大的厅堂在前,一面弧形的白墙落地,简约而朴素,内里透出现代的开放意识;宽阔的阳台设有露天茶座,西湖碧波就在眼前,似乎伸手可触。逢年过节,一边品茗一边观赏西湖上空的璀璨烟花,将是怎样的好心情。忽然觉得“青藤茶馆”更像是一座内涵丰富的文化广场,杯水之中,竟是天外有天。

两个清清爽爽的江南女子,开了多年茶馆,言行中却看不出阿庆嫂般“女强人”的精明泼辣,只是轻声细语地说着平常的话语,如同一杯澄澈的清茶,散散淡淡波澜不惊。茶馆的画册底封上有两句诗曰:青染湖山供慧眼,藤萦茗话契禅心。恰似这两位开茶馆的女人,淡泊随缘,慧心禅意,原本看重的是茶品茶趣,不经意间,却把这悠闲之乐,做成了茶的事业。

七、八年间茶馆虽然几经搬迁,那一根根柔韧的藤蔓,却始终立定脚跟沿着湖滨一线蜿蜒,执著地不愿离开。“除了西湖边,哪里我们都不去”一一那是一个关于守望西湖的诺言,一生一世的守望,犹如千年的西湖,淡妆浓抹自有定力。女人的丈夫由爱“人”而及茶、由爱茶而及青藤屋,最后也变成了守望西湖的那两个女人身后的忠实守卫者。

一个听起来浪漫而动人的故事,落在杯中,就是沉甸甸、续之不竭的一壶清茶。“青藤”连续多年被评为“杭城十佳温馨茶楼”,功夫终究是下在一个“茶”字上——茶叶的品质、茶具之精美、茶艺表演,还有独到的待客之道。杭城的人都知道“青藤”所用的茶叶均为货真价实的上等佳品,片片让人放心;“青藤”沏茶所用之水,都是天然泉水;更值得称道的是“青藤”用以佐茶的各式茶点,真的可口入味,真的好吃,每一种制作都是不含糊的。此前几年中我曾多次去过六公园的青藤老店,每一次都是茶醉食足而归。那样琳琅满目的茶点之宴,铺就了一道丰盛的江南食品艺术长廊……

想当年“青藤”创业初始,两个女人曾亲手“研制”本家茶蛋茶干。女人的温情与心思,就这样点点滴滴地留下来了,也长久地留住了“青藤”的茶客们。“青藤”特制的茶具上,有“青藤”的店标。一缕清茶的丝丝热气,在空中轻盈升腾,恰似一根柔软韧性的青藤,有意无意地勾勒出了茶杯的形状。茶香袅袅,绵绵不息,更似“青藤”的流水与人气。

这一想也就恍然:“青藤”是把天下的茶客,都当作养育自己的沃土来侍奉的。所以“青藤茶馆”,每搬一次家,便愈发呈现兴旺之势,因为它把根上的土壤也一同带过去了

西湖幸有“青藤”,南来北往的爱茶人,从此都与“青藤”一起来守望西湖。昨日的茶还未凉,今日喝茶人又回来了。

(有删改)

小题1:第五段对“青藤茶馆”的环境布置的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文中引用茶馆画册底封上的两句诗“青染湖山供慧眼,藤萦茗话契禅心”,有什么用意?(3分)

小题3:概述“青藤”在文中的象征意义。(3分)

小题4: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内容是否自相矛盾?请作简析。(5分)

小题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5分)

题型:综合

品德是( )。

A.自然现象

B.生物现象

C.个体现象

D.社会现象

题型:综合

据报道,某研究小组将二氧化碳与氢气按1:4体积比在一定温度、压强下混合并以铑一镁为催化剂可生成X,其反应为:CO2+4H2===X+2H2O,则X为 [ ]

A.CO

B.CH4

C.H2

D.C2H4

题型:综合

TD-SCDMA系统中1个子帧的长度是()

A.10ms

B.15ms

C.5ms

D.20ms

题型:综合

密度ρ=1.2kg/m3的空气,经直径d=1000mm的风管流入下游两支管中如图所示,支管1的直径d1=500mm,支管2的直径d2=300mm,支管的断面流速分别为v1=6m/s,v2=4m/s,则上游干管的质量流量为:()

A.1.95kg/s

B.1.75kg/s

C.1.65kg/s

D.1.45kg/s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