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0分) 碑与帖 蒋勋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0分)

碑与帖

蒋勋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帛上的文字。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碑”与“帖”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碑”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北碑”。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帖”,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南帖”。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有径庭

“碑”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因此,“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咸康到永和年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却更接近“北碑”。

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晋则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用“纸”、“帛”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行走”、“流动”、“速度”的表现力。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行”或“草”,潇洒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帖”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碑”是石刻,“帖”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碑”与“帖”的书风问题,或许可以有新的理解。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小题1: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2分)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⑴第二段划线词语“大有径庭”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⑵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小题3: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3分)

《张猛龙碑》(局部)                       《兰亭集序》(局部)

考点:说明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给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的宿(     )愿是把生活的智慧传授给你。

(2)(上帝)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     )自己的子孙。

(3)怀着一颗tǎn tè(     )(     )的心在思考。

(4)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póu(     )黄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对类风湿小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好发于皮肤

B.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C.外面可有肉芽组织

D.有核呈栅状或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うたが おじょうずですね。」「うたは すきですが、キムさんほど(   )。」

A.じょうずです

B.じょうずではありません

C.おなじくらいです

D.へたで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销毁爆炸物品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彻底销毁,不会有遗留,即使有遗留也不会爆炸,因此销毁工作结束后不需检查清理现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人员申请办理导游证,须参加颁发导游证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岗前培训考核。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