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利用化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2CO3,还含有少量NaCl,其它杂质不

题型:实验题

问题:

某同学利用化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2CO3,还含有少量NaCl,其它杂质不计)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备烧碱,并对所得的烧碱粗产品的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1.【粗产品制备】

(1)将废碱液加热蒸发浓缩,形成较浓的溶液,冷却后与石灰乳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制得NaOH粗产品。

2.【粗产品成分分析】

(1)取适量粗产品溶于水,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粗产品中一定不含有                      ,理由是                                   

(2)该小组同学通过对粗产品成分的实验分析,确定该粗产品中含有三种物质。

3.【粗产品含量测定】 Na2CO3含量的测定:

(1)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10.0g粗产品,进行实验。

【说明】碱石灰是CaO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E装置中的饱和NaHCO3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为NaHCO3十HC1==NaCl十CO2↑十H2O。

(2)操作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称量G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浓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C,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再次称量G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0. 48g。

(3)问题探究 F中的试剂应为                      ,B装置的作用是                                      , H装置的作用是                                           。 若没有H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不变”)。事实上10.0g粗产品只能产生0.44g CO2。请你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解释实验值0. 48g比正确值0.44g偏大的原因(假设操作均正确)                                                       

4.【数据计算】

①根据正确值0.44g可求得粗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②NaOH含量的测定:该小组同学又另取10.0g粗产品,逐滴加入20%的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36. 5g.放出CO2 0.44g(不考虑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求原粗产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
题型:实验题

发展是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是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

题型:实验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题型:实验题

用指针式万用表欧姆档测量晶体管时,应选用()档。

A、R×1Ω

B、R×10Ω

C、R×10kΩ

D、R×100Ω或R×1kΩ

题型:实验题

某被评估设备账面原值为100万元,该设备已购置5年,在此期间,同类设备的价格指数每年都比前一年递增12%,则该设备的重置成本最接近于( )万元。

A.157.35

B.176.23

C.185.75

D.189.35

题型:实验题


某核电站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00hm2,发电可以供给周边两省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项目前期调研工作确定厂址备选3处,均地处稍微偏远地区,当地人口稀少,植被覆盖率较高,同时核电资源相对较丰富。
核电站工程初期有部分居民需要搬迁,工程负责单位积极给予搬迁协助和移民安置补偿。由于工程选址的特殊地理条件和位置,可能会出现如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同时周边生态环境原本较好,核电站建成可能对当地野生动植物有一定的影响。
[问题]

核设施对区域的潜在影响包括( )。

A.放射性物质的大气弥散

B.放射性物质的地下水弥散

C.放射性物质的地表水弥散

D.环境的放射性本底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