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长12米的绳子,截去了13,就是短了13米.______(判断对错)

题型:解答题

问题:

一根长12米的绳子,截去了
1
3
,就是短了
1
3
米.______(判断对错)
考点:分数乘法及应用
题型:解答题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如图),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______的声音.

题型:解答题

下列选项中,()可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降低。

A.投机风险

B.单一风险

C.复合风险

D.可保风险

题型:解答题

某带转换层的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其局部外框架柱不落地。采用转换梁托柱的方式使下层柱距变大,如题21~22图所示。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t=1.71 N/mm2),钢筋采用HRB335(fyv=300N/mm2)。

试问,下列对转换梁箍筋的不同配置中,其中()项最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规定的最低构造要求。

A.A

B.B

C.C

D.D

题型:解答题

下列四种说法中,()的说法不正确。

A.机械式呼吸阀设置在金属罐上

B.机械式呼吸阀设置在非金属罐上

C.机械式呼吸阀设置在金属罐、非金属罐上

D.金属罐、非金属罐上都不设置机械式呼吸阀

题型:解答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西安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坚硬的黑陶为特征。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陶器、铜器或者其他器物,有“物勒工名”的传统。殷代的青铜上就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似。由后比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彩陶上的花纹,有些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鸟形、兽形、草木形等等,画得精巧,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分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

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的依据,正确的是()。

A.写在竹木上的文字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B.半坡彩陶上的花纹形式多样,都有别于刻画的绘画

C.半坡彩陶上已出现了具有文字性质的简单的刻画

D.半坡彩陶上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具象形文字特点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