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船在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再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水行驶,用了3

题型:填空题

问题:

一艘船在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再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水行驶,用了3小时,已知这艘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为15千米/小时,若设水流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______.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题型:填空题

下列设备中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的是________。

A.键盘

B.显示器

C.鼠标器

D.磁盘驱动器

题型:填空题

在数据库系统中,当总体逻辑结构改变时,通过改( ),使局部逻辑结构不变,从而使建立在局部逻辑结构之上的应用程序也保持不变,称之为数据和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A.应用程序

B.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之间的映像

C.存储结构

D.局部逻辑结构到总体逻辑结构的映像

题型:填空题

窦房结是心跳起搏点的原因是()

A.静息电位低

B.动作电位无平台期

C.0期去极化速度快

D.传导速度最快

E.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

题型:填空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海洋时代”下史学观念的演变——

材料五: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六: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题型:填空题

参数级别1级参数的修改对设备运行影响较小,须在调整前暂时闭锁调整对象并需要对设备程序重新加载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