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物体,体积之比为V甲∶V乙=2∶1,质量之比

题型:填空题

问题:

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物体,体积之比为V∶V=2∶1,质量之比为m∶m=1∶3,则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若将甲的质量切去一半,乙的体积切去三分之一,那么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

考点:密度的计算
题型:填空题

阅读下列材料:(8分)

【链接】2011年阳春三月“两会”在北京开幕。《人民日报》的头版发表文章《用“民生经济”提升幸福质量》,直接指出在两会上,民生和经济的话题备受关注。《两会特刊》也用大量的版面来关注两会上的民生问题,《两会进行时》、《我们的“十二五”》、《有话直说》、《落地有声》、《心系民生》等栏目都不同程度地对民生问题进行讨论。

材料一:隋炀帝即位后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营造东都洛阳,并多次巡游江南,三次征伐高丽,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朝分崩离析。618年他在江都被部将溢死,隋朝灭亡。

材料二: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诸司供进(进奉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徭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三:武则天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鼓励发展农桑。她把开垦耕地和生产粮食多少作为对地方官进行赏罚的重要依据。她下令减轻徭役,把免除徭役的年龄由60岁降到50岁。

材料四: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材料二唐太宗赈灾的主要措施。联系材料一,简析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武则天和元世祖“重农”政策的共同点。(2分)

(3)唐太宗、武则天、元世祖“重农”政策与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3分)

题型:填空题

2010年,中国云南、广西、重庆、四川和贵州五省市,面临特大旱灾,导致逾六千万人受灾。气候异常是主要原因,但也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的不足。下列属于古代在此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坎儿井

B.王景治河工程

C.郑国渠

D.都江堰

题型:填空题

声音是通过空气或其他媒质传播形成声波,其特性通过()等要素来描述。

A.响度 

B.乐音 

C.音调 

D.噪声 

E.音色

题型:填空题

以下关于C/C++程序变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变量实际上是存储位置的名字

B.变量都具有类型属性

C.变量必须先声明,然后才能引用

D.除了赋值运算,其他运算都不能改变变量的值

题型:填空题

简述卫生行政许可的概念。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