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 【课堂归纳】(1

题型:实验题

问题:

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

【课堂归纳】(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

【演示引导】我们进一步学习灭火的原理。如下图所示,烧杯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烧杯底部有一些碳酸钠粉末,向烧杯中倒入少量稀盐酸,发现蜡烛迅速的熄灭。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熄灭蜡烛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探究】点燃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同学们分小组对熄灭蜡烛的方法展开探究。

(2)小何说:“因为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我可以将它们吹灭。” 小邹对小何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并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说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看了小邹的实验后,小何发现了吹灭蜡烛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小丽说:“可以在燃着的两支蜡烛上罩一个大烧杯,过一会蜡烛也会熄灭。”(如下图)

小苗说:“蜡烛熄灭是有先后顺序的,因为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短蜡烛先熄。”小张说:“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部氧气少,所以长蜡烛先熄。”同学们一起合作进行了实验,发现长蜡烛先熄。小苗对小张的说法仍心存疑惑,认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是长蜡烛先熄的主要原因,并设计实验进行了证明。她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小苗终于发现了长蜡烛先熄灭的秘密,她的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探究,小丽进一步提出采用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反思】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灭火的原理,而且还有了新的启示是___________。(答一条)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蜡烛燃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题型:实验题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起草修订的《工资条例》将在年内出台,全社会呼唤已久的工资协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将被纳入其中。工资协商制度对职工的意义

①有利于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②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

③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题型:实验题

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题型:实验题

图表是1926-1931年期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率的变化情况,根据表格信息

所引发的问题,它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如何得到解决?(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率(单位:%)

国家

1926年

1931年

英国

4

10.0(1932年)

法国

12

38.0

德国

12

40.7

美国

20

53.0

日本

16

24.0

A.世界银行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题型:实验题

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不得标注的内容包括()

A、在品种名称前后添加修饰性文字

B、带有引人误解、虚假的文字描述

C、违反广告法等法律法规定的描述

D、品种适宜种植季节

题型:实验题

对于那些不允许在发生支出的纳税年度"一次性扣除"的为获得长期利润而发生的资本性支出有哪些?()

A.建筑物

B.厂房

C.专利

D.机械

更多题库